11月5日8時,寧夏水利工程建設中心工程師鄒璇已經在辦公室對著電腦屏幕梳理項目材料。屏幕上,寧夏青銅峽灌區現代化改造工程項目前期推進表密密麻麻。紅色標注的“2026年3月需完成關鍵段審批”字樣,是她當天要攻堅的重點。
從2019年入職至今,這位30歲出頭的工程師,已在水利工程前期“從無到有”的戰場上奮戰了6個年頭,把青春的印記刻進了寧夏的灌渠、泵站與黃河岸邊。
“以前跟著前輩做投資1.59億元的惠農渠節水改造工程時,覺得前期工作已經夠復雜了。”鄒璇回憶初入職的日子,每個環節都像精密的齒輪,稍有銜接不暢就可能卡殼。如今,她再跟進投資規模達73億元的寧夏青銅峽灌區現代化改造項目時,發現雖然難度翻了倍,但解決問題的底氣也更足了。
這份底氣,來自一次次啃硬骨頭的經歷。去年沙坡頭灌區七星渠灌域現代化改造工程推進時,一道難題讓項目組犯了難:七星渠進水閘施工涉及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必須等待工程環評批復,最早要到七八月份才能開工???月春灌之前,渠道工程的施工黃金施工期不可錯過,一旦延誤,后續工期將全線緊張?!翱偛荒茏尮こ獭戏ā汀M度’兩難吧?” 鄒璇認真研究項目審批政策,反復琢磨,突然冒出一個想法:“能不能分段審批?”

鄒璇(右)與施工人員商討青銅峽灌區更新改造施工細節。
她立刻帶著方案對接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中衛市生態環境局,一趟趟跑部門、一次次溝通:“先把3月要施工的渠道部分批下來,涉及生態敏感區域的部分,等我們完善手續后再統一批復,這樣既不違反環保規定,也能保住工期?!?那段時間,她的電話成了“熱線”,白天協調部門,晚上整理材料,終于推動審批部門打破舊例,為七星渠渠道部分辦理了分段審批。“春季施工如期開展,看著機械進場的那一刻,覺得所有奔波都值了?!?鄒璇說,這次嘗試為后續項目提供了有效的創新思路,“只要敢想、會協調,很多看似無解的沖突都能找到突破口。”
在水利前期工作里,“意外”是常態。七星渠改造項目因從黃河取水,需辦理農業部漁業種質資源評價,這是鄒璇此前從未接觸過的領域?!暗谝淮温犝f要從農業部審批時,我也懵過?!钡珪r間不等人,項目進度表上的節點一天都不能拖,“一群人催著進度,根本停不下來,只能倒著推時間——公示期需要多少天,上會討論預留多久,修改材料要留緩沖期,把每一步都拆解開、算精準。”她組織相關部門和機構,查政策、捋流程,在緊張工期里啃下了這塊“硬骨頭”,也讓她更深刻理解——前期工作越細,后面工程實施時就越順,這是我們的責任。
10月底,黃河水加快“腳步”順著L型構件砌護后的暖泉渠延伸去,銀北大地冬灌全面開啟。這是鄒璇和同事們為解決灌區改造中的老大難問題提供的新方案。
田開沃野千渠潤,屯列平原萬井稠。順著眼前的景象,鄒璇復盤了自己6年的工作,從編制青銅峽灌區現代化改造、固海揚水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的可研報告,到推動銀川都市圈中線供水工程的技術優化,再到構建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協同平臺,每一個較真的瞬間、每一次解決的難題,都讓鄒璇明白:“踏實做事,就能從‘新手’變成‘能手’。對水利事業的熱忱和較真勁兒是突破難題的不竭動力?!保▽幭娜請笥浾?裴云云)